1954年1月,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在谈到反坦克问题时说:
我们入朝时,反坦克火炮很少,只有六〇火箭筒、爆破筒、地雷、手雷等,打敌少数坦克还可以,当敌大批坦克冲入或突围时,便很难阻止,而敌坦克却可以大胆逼近我前沿和翼侧抵近射击,掩护其步兵冲锋或拦阻我之攻击。第五次战役后,我们坦克出动了,尤其是增加了九〇火箭筒、战防炮、无坐力炮等,加上构筑了反坦克阵地,曾给了敌坦克几次严重的打击。如前年第68军在文登公路一个时期击毁了敌坦克六十多辆,第47军在五里亭一天击毁了敌坦克七辆,第63军在智陵洞一天击毁了敌坦克十二辆,从此以后,敌坦克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横冲直撞了。
邓华进一步总结反坦克经验。第一,在战术思想上,对于美军坦克不仅要打走而要求得歼灭。大批的坦克应在阵地以外打,少数几辆可以放进来,先打头,后打尾,让它回不去,并尽量从后侧面打。第二,在反坦克阵地设置上,不论是在公路,还是在平坦地区,都应设置反坦克阵地。反坦克武器、步兵、炮兵、战车与工事障碍,各种力量很好的结合起来,构成有纵深的反坦克阵地:第一道为障碍区,第二道为反坦克小组阵地,第三道为步兵阵地,第四道为炮兵阵地。反坦克小组及无坐力炮、火箭筒等都要有许多预备工事,尤其要有广泛而错综的交通壕连贯起来,以发挥我之机动。野炮、榴炮、战防炮都要有穴洞或重掩盖工事。在阵地前沿要设置多层的人工障碍,根据具体地形挖反坦克壕、三角坑、陷阱、削壁以及埋设反坦克地雷等。第三,在兵力、火力运用上,如发现大批坦克发起冲击时,野炮、榴炮在有效射程内即可开火,力求击毁之,并隔离其步兵;当敌坦克进入防御前沿障碍区时,各种反坦克炮火要即行集中射击;当敌坦克再逼近第二道阵地时,反坦克小组应以自己的武器进行爆破或在炮火支援下予以击毁,步兵亦应协同动作打击敌之步兵。
邓华根据部队反坦克作战进行的上述总结,实在而管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E融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推荐,怎么在手机上买股票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