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外蒙古独立这事,很多人脑子里只记得“民国软弱”、“沙俄捣乱”、“苏联策动”,但真要追根溯源,当年外蒙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那会儿外蒙五大蒙古王公中,有一个人死活不答应分家,拼死跟清朝站在一起。可惜他势单力薄,终究没能挡住历史的洪流。
今天我们就了解这个蒙古王公是谁,他当年做了些什么,他守护的那片土地后来怎么样了。
时间拉回到1911年,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内地闹革命,各地军阀蠢蠢欲动,边疆也跟着出事。这个时候沙俄眼看着机会来了,伸手就开始插进外蒙古。
那时候的外蒙古不叫“蒙古国”,正式名称是“喀尔喀蒙古”,跟内蒙不是一个系统。清朝给那一块划了五个大蒙古部落,敕封了五个王公,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大员。
沙俄找上门来,游说这五位大佬,说清朝要完蛋了,你们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其中四个王公立马点头答应,带头搞了个“大蒙古国”的名头,还把哲布尊丹巴这个喇嘛活佛捧上了所谓“国主”的宝座。
展开剩余81%他们还一脚把清廷在库伦的驻军和官员给赶了出去,然后火速给沙俄写信求援。和后来台独分子求美军、藏独分子求西方媒体,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就在这四个王公集体反水的节骨眼上,还有一个人没跟着跑。他就是杜尔伯特部的噶勒章那木济勒。
噶勒章那木济勒是谁?他是杜尔伯特部的头儿,这个部在外蒙古的西部,也叫漠西蒙古。这个部跟喀尔喀那四个王公可不是一家人,不光不是一家人,历史上还有仇,骨子里就互相看不惯。
这位王公小时候就被清廷重视,成年后还当了科布多副将军,三眼花翎、黄马褂,一样不少,是清廷眼中的“忠臣蒙古”。
1911年那会儿他已经快60岁了,还坚决表示不跟那些人搞独立。他所在的杜尔伯特部主动归属驻科布多的清廷官员溥润调遣,跟中央保持一致。这在当时,可是逆流而上。
问题也来了,四王公加上沙俄搞独立,控制了大半个外蒙古,杜尔伯特这点人马被孤立在西部,完全成了“孤岛”,联系不到内地,资源也断了。
外蒙那场分裂,整体看并没有打太多仗,大家都在抢地盘。但科布多不一样,这里打了一场硬仗,是那次事件中唯一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1912年外蒙军队在沙俄的支持下,已经拿下了乌里雅苏台,接下来目标就是科布多。那时候科布多城里只有不到300清军,外加几个当地蒙古士兵,几百人守一整座城市,基本是等着被围。
噶勒章那木济勒不认命,他马上发动本部兵力增援,还偷偷派人往新疆求援。那时候新疆也不太平,局势紧张,但接到消息后还是决定出兵支援。
到了春天,城内守军增到1000人左右,勉强能扛一阵子。5月战斗爆发,外蒙军队加沙俄顾问开始围城,一开始还真没打下来,守军拼命死守。
沙俄一看打不下来,反手就玩了个套路,说我们来“调停”,让清军别打了,谈谈和解。溥润信了,居然真开了城门,让沙俄“谈判代表”进了城。结果沙俄二话不说,直接控制了城内军政要员,外蒙军顺势杀进来,整座城一夜之间变天。
这场战斗清军死伤上千人,算是清王朝在外蒙的最后一战。噶勒章那木济勒带着杜尔伯特部退守边境,但也无力回天。
战败后,溥润被俘,清廷对外再也没有像样的控制力。杜尔伯特部成了外蒙里唯一没参与独立的部族,噶勒章那木济勒也因此成了孤军。
民国政府成立后,试图挽回外蒙,搞谈判、发通电、施压力,但外蒙那边根本不理。甚至反过来配合沙俄签了“俄蒙协约”,送上各种资源开发权。
那时候杜尔伯特部依旧不改忠心,默默保护着剩下的一些清廷商人和人员,但局势太乱了,中央政府自身都站不稳,更别说守边疆了。
1913年左右,噶勒章那木济勒抑郁而终。他坚持了一辈子,结果清廷没了,国家分裂,部族孤立,自己当年的誓言也成了一句“笑话”。
噶勒章那木济勒死后,杜尔伯特部在外蒙变成了政治上的“异类”。蒙古独立政权搞清洗,搞改造,凡是曾经效忠中国的,统统要么边缘化,要么清除。
杜尔伯特部的人后来被强行改编为外蒙军队的一部分,很多贵族被流放、处决,整个部族的传统结构被打破,汉文化影响也被迅速清除。
等到苏联正式“改造”蒙古那段时间,杜尔伯特部基本被“洗脑”完毕。等后来中国与蒙古建交,关于噶勒章那木济勒的一切,就像从历史上被抹去了。
现在很多蒙古的历史教科书里,对这位当年最坚定的“统一派”王公只字不提,有的地方甚至把他当成“背叛蒙古独立事业的反面人物”。
历史不是单线条的,外蒙古的分裂也不是一场全民狂欢。当年那个不肯跟风的杜尔伯特部,那位坚持到底的噶勒章那木济勒,是这段历史里最容易被人遗忘的英雄。
他的失败不能怪他不努力,也不能说他选错了队,他的落败是那个时代大势的缩影。
今天的蒙古已经完全是另一个国家。可那段历史不能忘,也不该忘。一位王公的坚持,代表的是曾经还有人试图为国家拼命。
发布于:上海市E融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推荐,怎么在手机上买股票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