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啊,真有明教。明教是在中国的叫法,在世界上称之为摩尼教,这曾经是个世界级的庞大宗教,影响力超强,但可惜在世界各地频频受阻、屡屡受挫,最终走向了覆灭。那为啥呢?
摩尼教算是源于古波斯的索罗亚斯德教,索罗亚斯德教还有个名字叫拜火教。拜火教在南北朝时期也传入了中国,史书里习惯称之为祆教。
很多人分不清拜火教和摩尼教的区别 —— 这俩虽然都从波斯起家走向世界,但拜火教诞生于 2600 多年前,摩尼教则比拜火教晚了 800 年才出现。
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从 4 岁开始接触基督教文化。24 岁时,摩尼自称受到天神启示,决心创立了摩尼教。
最初他只有两个信徒,后来把亲爹也发展成了信徒。直到机缘巧合下,他得到波斯国王沙普尔一世的支持,摩尼教才逐渐做大做强。但老国王沙普尔一世去世后,新国王对摩尼非常不爽,最终把摩尼打入大牢并处以死刑。
那摩尼教咋能成为世界级宗教呢?
摩尼教延续了拜火教二元论的世界观,认为宇宙最初同时存在光明与黑暗,光明与黑暗的对抗逐渐创造了世界和人类万物。
同时,摩尼教还引入了很多基督教和佛教的设定,传入中国后又融合了不少道教元素。所以摩尼教本身算是个 "拼接教",但也正因包容性强,世界各地的底层百姓都很容易接受它。
虽然创始人摩尼死得早,信徒们被迫逃难式地奔走各地传教,却也因此把摩尼教传播到了全世界。史书明确记载,摩尼教在武则天时期传入中原。
武则天一看这教义里的光明战胜黑暗之说,太适合给自己登基称帝做宣传材料了,正好能为上位提供神学支持,于是当即拍板力挺摩尼教。
然而好景不长,李唐皇室复辟后,唐玄宗觉得摩尼教怎么看都不顺眼,下诏说:"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不严加禁断"(这里的 "黎元" 指百姓)。
唐玄宗明令禁止汉人信奉摩尼教,但他光沉迷享乐,实际上并没拦住摩尼教。
为啥呀?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没少向回鹘求援,期间摩尼教成功说服了回鹘可汗皈依,摩尼教由此成为回鹘的国教。靠着抱回鹘的大腿,摩尼教又在大唐再次兴起,甚至在长安修建了大云光明寺。
公元 840 年,回鹘被灭后,大唐立马对摩尼教翻脸。这次正好赶上唐武宗的 "会昌毁佛",包括佛教、景教、祆教、摩尼教在内的所有外来宗教都遭到毁灭性打击:寺庙经书被烧,财产土地充公,教主们要么被屠杀,要么被流放。
就这么惨!
摩尼教被迫转入地下,从此 "黑化",经常跟朝廷对着干。
宋代以后,摩尼教不得不依附道教和佛教存在。他们对外宣称创始人摩尼其实是老子化身,又说摩尼是佛陀转世。摩尼教本土化改造后,新名字就叫明教。
明教信奉的至高神称为明尊,教徒一度被人称作 "食菜事魔"——"食菜" 指的是明教信徒坚持吃素,"事魔" 本意指供奉摩尼,但宋朝士大夫为抨击他们,硬是把 "摩尼" 的 "摩" 改成了 "魔鬼" 的 "魔",所以明教(摩尼教)又被叫作魔教。
那明教是坏的吗?真算不上。
宋代明教的核心教义归纳起来就八个字: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告诫信徒要善良有爱,追求光明平等,在南方底层百姓中深得民心。但在宋朝士大夫看来,追求平等就注定会被打成邪教标签。
历史上著名的方腊起义,其实就是明教起义。方腊是当年的明教教主,自称 "圣公",响应他的起义队伍号称有百余万人,实打实撼动了大宋统治。
历史上真实的方腊,可不是松江剿灭的,梁山和方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继方腊之后,历任明教教主如史料记载的王宗石、俞道安等,都继续起义跟朝廷对着干。蒙古南下后,明教又忙着对抗蒙古,教徒们从宋朝一直打到元朝,也不容易啊!
元朝末年,因朝廷腐败,各地打着宗教名号的起义此起彼伏:北边有弥勒教,南边有白莲教,再加上明教,这三派因目标一致(都要推翻蒙元),信徒开始彼此融合,最终形成推翻元朝的导火索 —— 红巾军起义。
他们喊的口号是 "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朱元璋就是当年红巾军的一员,但学者考证,严格来说他加入的是白莲教,并非明教。所以说明朝因明教得名,这事儿不成立。
尤其明朝的国号准确来讲叫 "大明"。主流观点认为,"大明" 和元朝国号 "大元" 都出自《易经・乾卦》:"大元" 出自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听起来非常霸气;后面紧接的就是 "大明终始",所以朱元璋取国号 "大明",正好有克制 "大元" 之意。
而且朱元璋上位后,对明教采取疯狂镇压,一经发现全部严惩。所以清朝时还能看到白莲教活动,明教却已彻底绝迹。准确来说,摩尼教(明教)也挺悲催:在本土发源地最终被伊斯兰教取代,往西边没打过基督教,往东边又连续被打压,最终就此消亡。
在世界历史上活跃了 1000 多年的摩尼教,其火种彻底熄灭 —— 一个信奉光明的教派,却总被说成代表黑暗的魔教。
在这个 "光明终将战胜黑暗" 的故事中,也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光明,谁才是黑暗。
E融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推荐,怎么在手机上买股票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