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了,美国和欧盟之前在稀土问题上疯狂“卖惨”,纯属给自己加戏。
前几天,欧盟驻华大使干了件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的时候,摆出一副近乎“卑微”的姿态,表示因为稀土问题,欧洲的企业活在供应链断裂的“恐惧”之中,请求中方尽快帮助他们。
当时,这个新闻刚被披露出来,大家是一边觉得“解气”,一边又觉得事有蹊跷。
说“解气”,是因为过去欧盟在跟中国打交道的时候,总摆着一副盛气凌人的嘴脸,这次忽然放低姿态,看来是真被打中了“七寸”,知道疼了。
果不其然,没过3天,事情就反转了。
在欧盟一通“卖惨哭穷”之后,商务部正式做出回应:中国早就已经给一部分符合审查标准的欧盟企业发放了相关出口许可。
欧盟跑到彭博社卖惨,纯属白眼狼行为,想要通过舆论炒作,倒逼中国给部分欧美企业开放“绿色通道”。
说白了,虽然中国这次按规矩办事,严格按照稀土出口新规完成了审核、给美西方企业出口了一部分稀土。
但这些国家习惯了以己度人,总觉得中国“照章办事”还不够,最好和之前一样,不对稀土行业进行规范,方便他们进场浑水摸鱼。
更进一步来说,欧美这次确实是被中国的稀土管制打疼了。
但是这些国家被打疼之后,第一反应不是赶快收手,以后别轻易招惹中国,而是要为下次招惹中国做好更加“万全”的准备。
他们打的算盘是,中国现在有限度地开放稀土出口是不够的,最好把口子开得更大一些,这样它们就能一口气囤积足够多的稀土;
等到囤得差不多了,再对中国动手,这样就不怕被中国反过来“卡脖子”了。
当然,我们肯定是不会让他们称心如意的。
6月上旬的时候,中方就已划下红线,当下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一大重要目标,就是避免“囤积”的情况出现。
这不光是为了避免美欧翻脸不认人,也是为了国际市场的稳定着想。
对稀土行业,中国看重的,并不是赚快钱,而是怎么确保这一行业能够健康地、稳定地、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
只要中国的这个态度不改变,美西方的如意算盘就注定打不成。
美欧现在密集卖惨,无视中国已经在按规定批次发放许可证的事实,一味给中国扣“稀土武器化”的帽子,想要通过这种肮脏手段倒逼我们改变政策,是痴心妄想。
且不说中国全程按规矩办事,压根就没有“武器化”这一说,就算退一万步,中国真的把稀土出口作为一种反制的手段,那也是美欧自己挑衅在先,中方纯属自卫反击。
欧盟和美国,如果真的想要避免中方的反制措施带,来的所谓“供应链风险”,最该做的就是管好自己,不要挖空心思琢磨怎么去满世界地挥舞制裁大棒,更不该对着别人的自卫反击大呼小叫。
E融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推荐,怎么在手机上买股票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